1.背景
5G三大应用场景
eMBB(增强移动宽带)。具体来说,eMBB主要是速率的提升,未来5G标准要求单个5G基站至少能够支持20Gbps的下行速率以及10Gbps的上行速率,主要应对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大流量应用。
URLLC(低时延高可靠)。URLLC要求5G的时延必须低于1ms,才能应对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低时延应用。
mMTC(海量大连接)。mMTC场景是海量大连接,对应物联网等连接量较大的应用。目前火热发展的NB-IoT、LTE-M即属于这种场景的前奏技术。
信道及编码
无线通信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
控制信道主要用于传输指令和同步数据参数等,在控制信道中,编码分为短码和中长码,因为各个指令的使用频率不一样,所以把经常使用的指令用比较短的编码实现,使用频率很低的用长编码实现,这样可以提高传输效率。
数据信道主要用于传输数据,分为普通长度的数据和大型长度的数据,分别用短码和长码代表。
如果把整个数据比作”货车”,控制信道相当于控制货车行驶系统,通过接收指令控制货车的行进,数据信道相当于货车的货箱负责装载货物数据。短码相当于普通货箱、长码相当于大型货箱。
5G信道编码之争,就是控制信道、数据信道短码、数据信道长码三者信道的编码方式的争夺。
2.争夺过程
第一回合:数据信道之争
首先讨论的是数据信道编码方案需要一种还是多种?如果需要多种方案,如何做出选择?数据信道编码共有四个方案参与争夺,基本上分别代表了美国、中国、欧洲企业的实力。
四个方案具体如下(图片来源自IT之家,后面不再重复):
高通LDPC在大型数据封装性能上展现出明显的优势,经过投票,3GPP做出如下决定:数据信道采用长短两种编码,其中长码采用绝大多数企业赞同的高通LDPC方案。对于短码以及长短码的界定,留到后续的讨论中决定。
注意:本轮投票之中,联想是唯一一家完全站在高通一边的中国企业。如果要拿联想来说事,这可能是唯一的“证据”。
第二回合:控制信道之争
本回合只有两个方案,如下。第一轮高通LDPC在数据传输性能方面拥有的明显优势,而本轮华为Polar方案则展现出在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本轮争议中,3GPP决定,华为Polar成为5G的控制信道的国际编码标准。去年传的沸沸扬扬、吃瓜群众奔走相告的就是这个,其实是在捧杀华为。
第三回合:数据信道短码之争
前两轮谁优谁劣比较明显,这一轮可谓华为与高通之间的终极大战。
经过3GPP投票决定,高通LDPC获得数据信道短码的国际标准。至此,华为Polar成为控制信道的国际编码标准,高通LDPC则成为数据信道的国际编码标准。
投票规则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就疑惑了,从公司数据量上讲,支持华为Polar方案的公司数量远多于支持高通LDPC的,可为什么投票结果却是华为败了呢?
根据3GPP议事规则,投票分为“官方投票”和“会议中的投票”。
“会议中的投票”,一般指在会场讨论时,如果有多个技术选项,各公司举手支持某个选项。每个公司一票(而不是每个“注册公司”一票)。比如,三星公司的15票就变成1票了。之前没有参会签到,这次参会了,也可以投票。比如,Alibaba要是刚好去了,也可以投票,是否投票、何时投票,不一定提前通知。
“官方投票”,是ETSI秘书处根据每个“注册公司”(注意是3GPP”注册公司”、不是公司)的参会签到情况,整理出voting list,提前通知投票内容及时间地点,然后“背对背地填选票”。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华为(11)、高通(13)、三星(15)、诺基亚(10)、因特尔(10)等在3GPP中的“注册公司”都是多家,可谓家家是以一抵十,支持华为Polar码方案的”公司”虽然多,但投票票数(对应”注册公司”)却没有支持高通LDPC码方案的多,所以投票结果是高通LDPD码方案胜出。只能愿高通的队友太强大了!
3.结束语
联想其实很背锅,高通依然太强大,中国企业尚须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5G三大应用场景及市场分析-请简述5g三大应用场景以及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https://www.yhzz.com.cn/a/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