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从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1年启动产业化,再到2021-2022年的爆发式增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十余年。

此间,电动汽车从1万辆到680万辆,动力电池从100Wh/kg上升到300Wh/kg,成本从瓦时5元降到1元以内。毋庸置疑,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的上半场竞赛中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步入2023,更严峻的下半场已经启动。

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毛利率表现不佳,上游锂价波动影响产业稳定发展,补能体系建设严重落后于电动车普及速度……另一方面,美国IRA法案等排他性政策陆续推出,欧美对本土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保护力度达到历史新高。

同时,电动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此背景下,欧阳明高院士明确表示,“2023年,中国汽车进入了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深度转型的阵痛期。”

那么,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带来的“降维挑战”?如何在颠覆性时代变革中找到企业的“确定性”?

在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破除电动汽车两大新属性带来的转型挑战

消费电子属性

随着汽车革命向纵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已经具备“电子消费品”属性。

因此,赵卫军认为,曾经在智能手机上得到过验证的发展规律,于电动汽车上也有迹可循。

例如,从研发速度的角度看,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之所以能在本土市场上对国际品牌产生挑战,重要因素之一是它们拥有着快速的新品研发和车型迭代能力:中国车企的整车研发周期逼近两年,而国际车企尚为四年一个周期。

另外一个趋势是,车企的商业模式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而软件服务带来的长尾收益占比会逐步增长。

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以特斯拉为例,北美已经有28.5万人购买了其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包。该软件包单价1.5万美元,未来有望给特斯拉贡献10%-30%的收入。

有行业人士预判,未来的汽车超过 80%的变革来自电子电气架构和软件。由于软件的开发是全生命周期的,由软件服务升级带来的长尾收益将在车企收入占比中达到新高度。

同时,由软件定义汽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它具备了“自我进化”的能力,让汽车转化为一个可以不断进化的“新物种”。

不过,赵卫军提醒道,“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并不是软件本身,而是其为终端消费者创造的服务与价值。

例如,智能驾驶软件带来的时间成本解放、智能座舱的定制化使用体验、电动汽车外观的美学设计等等,都能够带来切实的精神价值,创造极强的用户黏性。

能源属性

赵卫军提出,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本质上就是一套储能系统。只有重视电动汽车的“能源属性”,才能充分挖掘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例如,以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算,现有的电力系统完全无法支撑大规模快充带来的电力需求和电力波动,因而车网互动(V2G)的应用是有效的破局之道。

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电动车处于停放状态,其电池将成为待开发的配电网“充电宝”,把海量的“充电宝”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到智能聚合平台,形成一个虚拟大负荷。

这个虚拟大负荷可以通过能源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优化调控,在用电低谷时给电动车充电,在用电高峰时电动车给电网放电,并且进一步与风光发电特性匹配,减小电网增容压力。用户还可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享有现实的经济收益。

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此外,赵卫军认为,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与浪费,通过废旧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可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增加0.15-0.2元/Wh的价值,有效摊薄电池使用成本,提升经济性与综合利用水平。

概括而言,今天的电动汽车不再仅仅关于“车”本身,而是人、车、物的智慧互联终端,是移动储能、虚拟电厂的绝佳平台,是电力大数据的重要触点,也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载体。

可以看到,消费电子属性的发挥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长尾收益,能源属性的挖掘则从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最大幅度降低了成本。两大属性结合,方可有力破局当前电动车企成本高昂、盈利艰难的现状,助力电动汽车突破渗透率临界点。

作为动力电池企业,也一定要与在上述领域有思考、有追求、有布局的优质车企合作,才能够避免电动汽车产业“诺基亚时刻”带来的洗牌风险。

动力电池企业如何从同质化竞争中“出围”?

品牌向上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产业输出,并且此轮输出具有极为鲜明的高端化特征,即“品牌向上”,如蔚来的中高端车型进军挪威市场等。

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动力电池势必随着中国车企共同向高端化发展。此外,还有一个现实因素是,高端产品更不容易受到排他性政策约束。

以IRA法案为例,其所提供的7500美元补贴存在售价及消费者收入限制。同时满足“卡车/货车/SUV8万美元以下,轿车5.5万美元以下”、“个人年收入15万美元”的要求,才可获得补贴资格。可以看到,中高端车型并不在IRA法案覆盖范围内。

2022年,远景动力相继拿下奔驰、宝马两大豪华车企的美国定点,其产品力得到了北美高端市场的充分验证。

基于远景动力提供的46系大圆柱电池,宝马新一代车型性能将得到大幅提升,能量密度提高20%,具备更高的充电速率,续航里程延长30%。

赵卫军提到,除了高比能、高倍率、安全性等性能要求外,克服低温瓶颈、适应全气候场景正成为衡量高端动力电池的重要指标。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远景动力与某头部主机厂合作的耐低温电池包已装车测试,配套轿车在零下20度的气温条件下续航里程提升100公里,可助力车企有效覆盖高纬寒冷地区的消费市场。

零碳转型

本次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宝马、沃尔沃、大众等国际车企高层均表达了将零碳转型进行到底的决心。如宝马重申了到2030年每辆车减少40%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初步目标。

近期,欧盟委员会也提议修订欧盟乘用车和货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的法规,力争在2035年实现碳排放量下降100%,这意味着2035年起欧盟所有新注册的乘用车和货车必须实现零排放。

可以看到,零碳化已经成为各国新能源车企及动力电池参与国际市场竞逐的重要标签。

目前,远景动力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实现了100%绿色能源供给,还将零碳产业园模式复制到海外各个基地。

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远景动力在全球共拥有13个零碳电池基地,至2026年将建成400GWh零碳电池产能。

此外,远景动力的独特优势在于,其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零碳电池产品,还将依托远景科技集团的赋能,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储能、智能物联、数字化、碳管理等创新技术,助力主机厂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总结而言,在新的阶段,电动汽车的“消费电子属性”与“能源属性”愈发突出,是否充分理解并做出体现这两大属性的产品,决定了车企能否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解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动力电池电池企业如果想要在“不确定”的产业变革中把握住“确定性”,则需要及时识别下游汽车市场的变化,从高质量产品、全球化产能和能源系统等维度与优秀车企共同布局,抓住中国车企品牌向上的历史契机,真正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引领性的产业输出案例。

审核编辑:刘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何应对电动汽车转型阵痛期?如何破局全面智能化带来的降维挑战?-电动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https://www.yhzz.com.cn/a/3070.html

上一篇 2023-04-08 09:22:27
下一篇 2023-04-08 09:23:49

相关推荐

联系云恒

在线留言: 我要留言
客服热线:400-600-031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08:30-17: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