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而对于老人而言,幸福、长寿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在祝福老人时,人们常常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是在祝愿老人能够拥有东海一般取之不尽的幸福,且获得如同南山一般长久的寿命。
东海从古至今的变化并不算很大,它的大致范围就如同其名称显示的那样,是指东边的大海。所以说,”福如东海”当中的东海和如今作为我国三大边缘海之一的东海基本一致。
然而,我国陆地疆土辽阔,山岳也称得上非常之多,其中许多山都曾经被赋予”南山”的代称,因此,历史上曾被叫做南山的山也就有不少。那么,”寿比南山”当中所提到的到底是其中哪一座呢?
关于”南山”的早期身份,我们可以从《诗经》、《山海经》、《尚书》当中找到一些记载。首先,收录有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的《诗经》当中,专门有一首就叫做《南山》,其诗写道:”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因为归属于《齐风》,一般认为此诗当中的南山指的是齐国都城临淄南部的牛山,但也有说法认为它指的是齐国境内最为巍峨高峻的泰山。
奇书《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而《山经》部分有一篇就叫做《南山经》。在此篇当中,”南山”这一概念之下拥有众多的山系,其中每座山的距离短则三百里,长则四五百里,规模可谓十分庞大。但由此观之,似乎《南山经》里所谓的南山更像是一个区域,而非一座具体的山。
在《山经》的另一篇文章《西山经》中,则另有记载道:”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西山经》当中的南山比较具体,指的是”丹水”的发源地,而丹水被认为就是如今的汉江支流丹江,其发源于秦岭山脉的南麓。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西山经》里的南山便位于如今的秦岭南部一带。
在我国古代,人们形容天下太平有时会使用”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手法,而这其实出自《尚书》,原文应当是:”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在这里,战马是被释放于华山的南部,而联系到后来人们所谓的”马放南山”,很明显南接秦岭的”西岳”华山也成为了南山所指代的大山之一。
上文说到的都是一些古代典籍当中对南山的记载,而”寿比南山”这一说法,被认为出自于《诗经·小雅·天保》,在这篇臣子歌颂君王的作品当中,作者写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因为此诗属于”正乐”,也就是周朝都城一带的作品,而其创作之时周朝的首都是丰、镐二京,所以这里的南山也就被认为是位于都城南部的高山,即著名的终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古城长安(西安)之南。
终南山,一名中南山,西晋文学家潘安就曾在《关中记》中表示:”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山。
”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标志,终南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仙人居所,后来被道教奉为圣地,因此一直拥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还在2009年时凭借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而入选了”世界地质公园”。
相比于上文提到的牛山、泰山、秦岭南部、华山,身为道家福地的终南山明显更有吉祥如意的祥瑞之气,而长寿也正是道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因此,”寿比南山”一词所指的南山应当就是位于西周都城以南的终南山了。尽管相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终南山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在南部,但其相对位置使它确实称得上南山。
总的来说,因为地大物博,而各地交流没有那么方便,制定名称或是进行指代时缺乏交流,我国存在很多相同的地名或是代号。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作为其中一例的南山,从古代其就是很多山的别称或代称,而直到如今,名叫南山的山还存在于我国广东、江苏、湖北、海南、江西、重庆等许多地方。
对于这样必然的巧合,我们需要在辨别时加以判断,如想要知道”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到底指的是哪座,就不但要探究出处和文献记载,还要根据候选目标的特点进行最终的判断。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发生张冠李戴的滑稽”事故”。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只有三大名楼,依其成名的时间顺序,先后为: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而四大名楼之说,就是在这三大名楼之上再加上自己所以为可以与之匹配的古楼。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第四大名楼之说,这是没有定论的。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说法: 1、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 2、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3、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
一、滕王阁:
据传,滕王阁因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被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即滕王阁。
滕王阁历经1300多年来,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
如今滕王阁,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底下两层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侧配以“压江”、“挹翠”二楼,与主阁相接连,还有庭院、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相配。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之所以声名遐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此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史称“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依城傍水,风光旖旎,历代骚人墨客多会于此,像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等都不止一次地到此游览,且都留下珍贵的丽词华章。
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蛇山的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屡建屡毁30余次之多,最后一次是清末光绪十年(1884年8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 房屋起火,殃及黄鹤楼,仅存千斤宝盖接鼎一架。
1981年黄鹤楼重建破土,1984年建成新楼五层,高51.4米,底层各宽3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高9,2丈,加上7尺宝顶,为9.9丈)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
关于黄鹤楼以“黄鹤”为名的传说,现有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
一说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后人念“鹄”为“鹤”,长此以往,口口相传,遂传成事实。
第二种说法则是带点神秘色彩的“仙人黄鹤”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就是关于黄鹤楼得名的故事: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赠酒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 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便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过了十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帮他致富的仙翁,在其地起楼,名曰黄鹤楼。
三国时在临江的山巅建楼,首先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成为文人荟萃,吟诗、会友、宴客、赏景的游览胜地。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等都登临吟哦,唐代诗人崔颢登楼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情景交融,脍炙人口。后来李白登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声大盛。
1957年建大桥的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今楼距旧址约一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三、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古巴陵)洞庭湖畔
岳阳市山、水、楼具备,以水景来言,有匆匆南来的湘江,有浩浩荡荡的东洞庭湖,还有明净如镜的南湖。以山景来言,金鹗山、君山、龙山、龟山、螺山,仿佛是天公有意给岳阳楼制作的一道道雕屏。以气象而言,有着“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洞庭风光,有“潇湘八景”之列的“洞庭秋月”、渔村夕照“。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而享誉天下。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兵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岳阳楼同样也是屡毁屡修,今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四柱、三层、飞檐、纯木结构,主楼高三层,15米,中间以四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三十根木柱,结构整体没有一颗铁钉,没有一道巨梁。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历史上,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到底是哪座山?中国历史三大名楼-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哪座山 https://www.yhzz.com.cn/a/2544.html